膀胱炎怕水扩怎么办?还有其他办法
王亮医生
医学博士
间质之家创始人
很多患者怀疑自己得了间质性膀胱炎,医生也建议实施内镜下水扩张,以便诊断。但是,不少患者害怕万一水扩张后病情加重,诊断不成反而雪上加霜。实际上,患者们的担忧不无道理。据间质之家估算,约30%的患者在水扩张后病情加重,有的患者甚至出现不可逆的膀胱损伤,这种几率可能在5-10%。这种极端性事件,对患者是灾难性的。不过,我们不能因为小概率情况而否定水扩张的医学价值。通常情况下,水扩张有较好的治疗和诊断价值,而且费用不高,对患者和医疗机构都是双赢的。

放眼国际,最新的AUA指南(北美)认为水扩张作为一种治疗手段,或者一种诊断的补充手段,也就是说患者首诊是通过症状及排除法给予确诊,在治疗过程中择机实施水扩张。这种观点已经完全推翻NIDDK1978关于间质性膀胱炎的诊断标准,该规范认为水扩张后的阳性表现是诊断金标准。ESSIC指南(欧洲)对水扩张的态度更为积极,也就是水扩张可以作为诊断方式可供选择,患者若被怀疑间质性膀胱炎,可直接做水扩张加以确诊。两个指南都认同水扩张的治疗效果。目前国内对水扩张的认识比较复杂,存在较大的地域差别,有的大中心认为水扩张是金标准,依据NIDDK1978的观点,而有的中心则严格执行AUA指南。所以患者们在就医中需要注意这些细微差别。

通常水扩张的做法是膀胱注水后,稳定在80-100cm水柱下,维持3-10分钟。目前没有任何指南给出一个合理的水压和时间范围。有这样一种理解,水压的确定原理是,80cm水柱接近膀胱壁的灌注压,也就是可形成缺氧环境。神经末梢在这种环境下缺氧损伤,导致黏膜钝化。而维持时间也可以理解为缺氧时间。当然这种观点尚未被实验证实。但不可否认,这是一种破坏性手术。患者因此可能出现严重的出血、神经损伤。而这些损伤有些情况是不可逆的。

如图传统水扩张的效果。黏膜下可见局部的血管增多,减压后出现落雪现象。(该图由间质之家提供,2024)

根据黏膜的肉眼形态去判断。如在溃疡型间质性膀胱炎(HIC),发现典型的Hunner损伤即可诊断。而不典型的溃疡,可依据现场医生的经验去判断。对于非溃疡型间质性膀胱炎(NHIC),可以根据血管纹理判断。通常次级血管纹理形成,和血管扩张可以作为判断标准。此外,黏膜的粗糙程度、色泽、弹性可以作为辅助判断标准。如在NHIC,局部黏膜泛黄,可能是黏膜固有层淋巴细胞聚集所致,可以作为诊断线索。总之,现场医生的诊断经验十分关键。

如图可见较为明显的Hunner损伤形成。(该图由间质之家提供,2023)

如图可见局部血管紊乱,次级血管形成。(该图由间质之家提供,2024)

黏膜牵拉试验,黏膜划痕试验。这些检查需要内镜下执行。通常NHIC血管脆弱,牵拉试验可以出现出血点现象,而HIC可能出现”破布现象”。而划痕实验对高反应黏膜有很好的诊断价值。这两项试验仅需1x1cm的黏膜,故损伤非常小。

钾离子敏感试验。该试验需要在膀胱镜下实施,原理是间质性膀胱炎GAG层缺损,导致钾离子渗入黏膜下,引发神经末梢刺激。该试验损伤小,对鉴别乏血管类的NHIC和高敏膀胱比较有价值。

黏膜局部扩张试验。检查需要内镜下操作。使用注射装置在膀胱高张力部位,注射形成1-2cm黏膜丘,若出现黏膜落雪现象即可诊断。该操作累及黏膜少,几无副作用,对操作者有较高的经验性要求。
科学〡客观〡严谨〡公益
泌尿疑难病研究
诊断〡治疗〡康复〡健康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