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药新用:酮替芬联合洋甘菊对间质性膀胱炎的治疗

首页    疾病知识    病理研究    老药新用:酮替芬联合洋甘菊对间质性膀胱炎的治疗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王亮医生

医学博士

间质之家创始人

 
 
老药新用:酮替芬联合洋甘菊对间质性膀胱炎的治疗

 

 
 
首先介绍一个老药:

酮替芬。1978年Martin和Raemer发现一种三环类化合物,苯环庚噻吩,这就是酮替芬的来历。该药属于第一代H1受体拮抗剂,由于当年药品审批机制的宽松,该化合物当年就在瑞士上市销售了。可惜的是,由于酮替芬对中枢系统存在抑制作用,FDA至今没有批准该药在美国上市。但瑕不掩瑜,酮替芬作为一种强大的H1受体拮抗剂,对哮喘有显著疗效。

 

 

酮替芬分子结构:C19H19NOS

 

国内上市产品:富马酸酮替芬片

 

 
 
H受体阻滞剂在间质性膀胱炎治疗中的应用:

人体的组胺主要含于肥大细胞及嗜碱细胞中。肥大细胞颗粒中的组胺常与蛋白质结合,伤害性刺激促进肥大细胞脱颗粒,导致组胺释放。组胺与靶细胞上特异受体结合(H受体),产生生物效应;如小动脉、小静脉和毛细血管舒张,血管的舒张,血管壁缝隙增大增宽,会进一步易化白细胞漏出进入组织,这就是炎症形成过程。

 

研究认为间质性膀胱炎黏膜存在组织胺升高,血管扩张现象。H受体阻滞剂可以有效减轻血管舒张,减少白细胞渗出。这就是该类药物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原理。

 

AUA指南指出对于间质性膀胱炎,H受体阻滞剂属于二线治疗,我们可以理解为基础药物治疗。由于AUA指导美国医学界,并没有酮替芬上市,故指南推荐哌嗪衍生物,如羟嗪、西替利嗪等。

 

AUA指南还指出阿米替林的治疗地位,取决于该药物的抗组胺、稳定肥大细胞、镇静效果。国内通常使用三环类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

 

 
 
酮替芬可以作为一线治疗间质性膀胱炎的选择:

第一,酮替芬具有强大的组胺H1-受体拮抗作用。

 

第二,酮替芬具有抑制过敏反应介质释放的作用,能抑制肥大细胞、嗜碱性、中性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多种介质的释放,包括慢反应物质及其他活性介质。

 

第三,酮替芬有阻滞钙通道的作用,可以抑制逼尿肌收缩,改善痉挛症状。改善间质性膀胱炎的尿频症状。

 

第四,酮替芬由IgE和抗原抗体复合物引起的变态反应均有抑制作用,缓解中性粒细胞炎症浸润,对血管炎及血管周围炎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这对于血管增多的间质性膀胱炎有效。

 

第五,酮替芬足够便宜,具有很好效价比。目前市售富马酸酮替芬片9元/100片。

 

 
使用方法:
临床总结
 

富血管型间质性膀胱炎,经典溃疡型间质性膀胱炎(2B型以下)建议联合用药富马酸酮替芬片,可以替代氯雷他定和阿米替林。但是酮替芬不能改善尿液环境,虽然可以抑制炎性介质释放,但酮替芬经尿液代谢途径后失效,对膀胱炎症的直接控制力较差,故不能替代洋甘菊片的效果。建议联合使用治疗效果更佳。

 


科学〡客观〡严谨〡公益

泌尿疑难病研究

诊断〡治疗〡康复〡健康咨询

 

 

 

 

2024年10月14日 08:44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