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生完孩子会出现盆底功能障碍?

董兴有医生
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
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医院博士后
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外科学博士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是女性盆底支持组织因退化、创伤等因素导致其支持结构薄弱,从而发生的疾病。其中较为常见的症状为尿失禁、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多伴随强迫、抑郁及焦虑等负性心理和性生活质量下降。
高龄产妇产后尿失禁风险较高
随着年龄的增长盆底软组织松弛,使得盆底支持结构整体弱化,更容易合并某些慢性疾病,此外年龄越大盆底组织受到损伤后的自行修复能力越弱,导致高龄产妇产后6-8周患尿失禁的风险较高。近年来国内高龄产妇在分娩人群中的比例由2012年的7.8%上升到2016年的10.9%,高龄产妇尿失禁带来的困扰不容忽视。
产前有尿失禁的产妇产后患尿失禁的风险更高
产前有尿失禁的产妇产后6-8周患尿失禁的风险较高,是产前无尿失禁产妇的3.4倍,与裘轶超等的研究结果一致。可能是因为产前尿失禁的患者膀胱颈移动度较高,增加了产后患尿失禁的风险?。建议选取简便有效的评估方法,如尿垫试验等,增加对产妇产前尿失禁的评估并提供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及早发现问题并进行治疗。
经产妇产后盆腔器官脱垂风险更高
经产妇产后盆腔器官脱垂的风险是初产妇的1.46倍,可能是因为妊娠过程中,胎头会直接压迫和牵拉盆底肌肉和神经肌肉接头部分,盆腔结缔组织为适应妊娠而过度延伸且腹内压增高,容易发生肛提肌纤维断裂。当进行阴道分娩时,盆底肌肉和神经拉伸率可以达到非妊娠期妇女最大拉伸率的217%,妊娠次数越多,女性盆底受损概率越大。临床医护人员有针对性地对经产妇进行产前健康教育,如孕期及产后避免提重物,调节饮食和排便习惯等增加其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认知水平。
缩肛锻炼对产后尿失禁的影响尚未明确
盆底功能锻炼在降低产后1年尿失禁尤其是压力性尿失禁方面的有效性,研究也发现,盆底肌锻炼可提高盆底肌力。分析原因可能是,不同研究中缩肛锻炼时期、持续时间、锻炼方式及评估工具存在差异,且尚无可遵循的提高产后盆底康复训练依从性的临床管理策略。
在今后的研究中建议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明确定义干预时间、评估时间、干预前后的盆底症状,应用标准化的干预策略探究盆底功能锻炼对产后不同时期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影响。
总体说来,高龄、产前尿失禁、阴道分娩、会阴切开是产后尿失禁的危险因素,阴道分娩、多次分娩是产后盆腔器官脱垂的危险因素。
科学〡客观〡严谨〡公益
泌尿疑难病研究
诊断〡治疗〡康复〡健康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