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性膀胱炎与膀胱癌关系研究进展

首页    疾病知识    病理研究    腺性膀胱炎与膀胱癌关系研究进展

腺性膀胱炎系列报告(二)

 

 
 
 
 
 
 
 
腺性膀胱炎与膀胱癌关系研究进展

 

董兴有医生

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主任

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医院博士后

 

 

上一期我们讲了腺性膀胱炎(Cystitisglandularis,CG)的发病机制进展,王医生也讲了最新的治疗策略和方案,这一期,我们主要从CG的病历入手,谈谈CG和膀胱癌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CG是一种膀胱黏膜增生性病变,近年来其发病率逐年增高,这与腔内泌尿外科技术的发展、病理诊断水平的提高和化学性致病因素的增加等有关,但其病因尚未完全清楚。
 
 

 

 
 
 
腺性膀胱炎的病理特征
 

 

典型的腺性膀胱炎的镜下形态

 

腺性膀胱炎的病理特征腺性膀胱炎是一种膀胱上皮腺性增生病变,其发病原因目前尚未完全清楚。正常膀胱黏膜内不含腺体组织,但在腺性膀胱炎组织内多数可见腺体。关于腺性膀胱炎的腺上皮化生发生有2种学说:①胚胎组织残留,在胚胎期,原始泄殖腔分隔成直肠和泌尿生殖窦,如出现肠黏膜残留在膀胱一侧,膀胱内就含有腺上皮组织。②在感染、结石等因素的慢性刺激下,可使膀胱黏膜上皮增生向黏膜下呈花蕾状生长,进而被周围结缔组织包围分割,与尿路上皮分离并形成巢状结构,称为Brunn巢,此时称为囊性炎;接着巢中心腺性化生,黏液逐渐积聚而形成囊腔,与周围尿路上皮相延续,囊内液体为浅黄色黏液成分,称为囊性膀胱炎。囊壁细胞进一步化生为柱状上皮细胞,称为腺性膀胱炎。所以,囊性膀胱炎和腺性膀胱炎是一种疾病的2个病理阶段,常在同一病灶同时存在,称为囊腺性膀胱炎。
 
 

 

 
 
 
腺性膀胱炎与膀胱癌
 

 

典型的膀胱尿路上皮癌镜下表现

 

1958年Shaw等首次报道腺性膀胱炎经过5年多转变为腺癌,有1例患者未经治疗1年后转变为腺癌。近年来腺性膀胱炎与膀胱癌发生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信号转导等研究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一般认为腺性膀胱炎是一种潜在的癌前病变,Brunn巢和囊状改变被认为是癌前病变的先兆。而且随着技术进步,腔镜在泌尿外科的广泛应用,腺性膀胱炎的检出率显著提高,所以它越来越受到重视。有报道9例腺性膀胱炎患者中2例发生膀胱腺癌,其恶变率明显高于膀胱非特异性炎症。而研究也发现腺性膀胱炎与膀胱癌的血清CA19-9和CEA水平均增高,而膀胱非特异性炎症等并不增高,提示腺性膀胱炎有恶变倾向。从腺性膀胱炎开始出现临床症状到检查出现恶变约为2~4年的时间。
 
 

典型的腺性膀胱炎病理染色下的Brunn巢

 

典型的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病理特点

 

科学家认为,黏膜的增生性改变与肿瘤的关系有3种可能:①黏膜增生性改变先于肿瘤存在;②两者同时发生;③肿瘤发生于黏膜增生改变之前。国内陈 波团队对10例正常膀胱、20例腺性膀胱炎和4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标本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抑癌基因MMAC1的表达,发现在正常膀胱100%表达,而后两者分别为75%及63%;在膀胱癌中的表达随病理分级增加而下降。他们认为MMAC1在调节细胞周期进展和细胞生存中起重要作用,其表达水平及活性改变,可引起细胞增殖失控而发生癌变。有学者则认为随访结果并不支持腺性膀胱炎的癌变倾向特性,它们之间的伴发现象可能是偶然的, 并无必然联系;同时也提出了腺性膀胱炎与癌变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研究。尽管腺性膀胱炎特别是肠型腺性膀胱炎可能具备癌前病变特性并可能与膀胱腺癌或尿路上皮癌并存,但其机制和关联性仍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综上
 
 

有不同的研究在探讨腺性膀胱炎与膀胱癌之间的关系,虽然有研究认为发生属于偶然,但是大部分的研究还是认为两者间存在一定的关系,积极治疗,阻止CG的病情,不仅可以缓解患者的症状,也一定程度降低了膀胱癌的发病风险,何乐而不为呢?

 


科学〡客观〡严谨〡公益

泌尿疑难病研究

诊断〡治疗〡康复〡健康咨询

 

 

 

2021年12月27日 08:58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