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导尿膀胱灌注指南解读——王亮医生

首页    治疗相关    成人导尿膀胱灌注指南解读——王亮医生

 

间歇膀胱导尿灌注容易引发感染、创伤及其他问题。今天我们讨论的并发症主要是感染,以需要长期导尿患者如失去下半身功能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展开讨论,因此我们IC患者大可不必过分担心,我们仅仅是一周导尿灌注一次,因为感染的几率非常低,但是我们依然要正视这个问题,并加以预防。

 

01感染

 

 院内感染

尿路感染是间歇导尿灌注的常见并发症之一。由于许多研究对尿路感染的定义及其报告方式都有显著不同,因此其实际发生率、患病率和引发风险很难确定。

 

有研究显示,间歇导尿灌注引发的尿路感染发生率在某地区为2.5 次/年*人,80% 以上的患者在5 年内至少经历了一次尿路感染。

 

CAUTI及其引发的肾盂肾炎不属于常见并发症,虽然很少有相关研究,但提示其风险约为5%(并发症中占5%非常低)。

 
附睾睾丸炎

研究显示,附睾睾丸炎的短期发生风险为3%-12% ,但随着间导时间延长,其风险逐渐增加接近40%。可通过标准化的抗生素疗法进行治疗。

 

尿道炎

过去一些研究提示,正在进行间歇导尿灌注的患者中,大约有1-18% 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尿道炎。但随着导尿管技术的进步和导管插入技术的规范,相较过去发生率已有大幅改变;因此1-18%发生几率是数年前的历史数据,是不可靠的。

 
前列腺炎

属于常见病,发生率为18-31%。可通过标准化的抗生素疗法进行治疗4 周,急性期行耻骨上导尿术。

指南建议:增加间歇导尿感染风险的因素

风险因素

证据级别(1a为最高级别)

   

低频间歇导尿灌注(我们大多是这种情况)

2b

膀胱过度膨胀

1b

女性

1b

液体摄入性差

3

非亲水性涂层

1b

技术差

3

教育薄弱

b

 

02创伤

 

在早期的患者种,尿道损伤出血风险高达30%。

同时,研究显示使用亲水性涂层导尿管可明显降低间歇导尿患者发生血尿的风险,因此建议导尿灌注应尽量采用亲水性导尿管或充分润滑。

指南建议:

间歇导尿灌注采用亲水性或凝胶储液槽导管

 

假道

一般是尿道损伤导致的假道,这种情况较少,导管更易进入假道而非膀胱,导致不能正常导尿和灌注。

这种情况下,应给予抗生素治疗,并采用留置导尿管保持数周。

指南建议:

进行间歇导尿灌注的患者形成假道应采用抗生素疗法治疗。

 

尿道狭窄

这种并发症是男性特有的并发症,患病率大约为5%。细胞学分析研究证实,使用亲水性涂层导尿管引发尿道炎进而导致尿道狭窄的几率较低。

尿道狭窄形成风险随着时间推移而增大,多数尿道狭窄见于5年后。虽然尿道狭窄的发生率本身较低,但缓慢插入导管和充分润滑导尿管可有效降低尿道狭窄的发生率。

 
尿道口狭窄

该并发症很少见,近年来无一报告。

 
膀胱穿孔

该并发症鲜有发生,只有零散报告,穿孔常发生在膀胱扩大术的吻合部位。治疗采用留置导尿管引流7–10 天,同时外加同步抗生素疗法。如果持续泄漏,可能需行剖腹术。

 

03其他

 

导管打结

导管打结极其少见,但有几例报告提及了该并发症。

初治可尝试用可曲式内镜取出,如果失败则继续内窥镜检或在全身或局部麻醉的条件下进行开放式提取。

 
膀胱结石的形成

儿童和成人长期间歇导尿灌注的膀胱结石形成风险增加,尤其是经可控性尿流改道术行间歇导尿的患者,其风险更高。发病机制通常与阴毛进入有关,阴毛在其中充当结石形成的核心。

膀胱扩大术后,粘液形成在膀胱结石的形成中扮演重要角色,可能充当了核心。在结石和非结石形成患者群中,扩大术后的代谢变化是相似的。数据表明粘液钙与磷酸盐的比值可提示结石形成。此外,在确立有效清除膀胱粘液的措施方面可能有益。

 
疼痛/ 不适

插入或拔出导尿管可能有疼痛感,有膀胱痉挛或尿路感染(UTI)更为常见 。老年女性骨盆底肌肉松弛不足或粘膜萎缩可导致在插入或拔管时产生疼痛。

对疼痛的恐惧有碍于肢体放松。

拔出导管时,可能因导管吸在膀胱壁上而发生真空抽吸。

插入导管时发生严重的插管疼痛,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

了解下尿路结构,熟练规范操作可显著降低疼痛发生。

 

总之看完这篇文章,我们发现膀胱间歇导尿灌注发生感染的几率官方统计也是非常低的,并且主要集中在男性(尿路狭窄复杂)、尿道本身有异常(如假尿道、梗阻等异常情况),然而随着科技进步新型导尿器具的诞生也让导尿感染的几率进一步下降,对于我们间质性膀胱炎患者在家自助导尿灌注来说,控制感染发生是可以做到的。

 

2019年11月30日 16:48
浏览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