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研发中的通过尿液气味诊断间质性膀胱炎的方法
众所周知,间质性膀胱炎的诊断非常复杂且需要一定的临床经验,并且诊断手段对人体都具有一定侵害,给患者带来不适。近期有一组科学家正在开展一项新的研究,以便更舒适更准确的诊断间质性膀胱炎,他们认为从尿液组分入手分析或许能打开新的局面。
尿液中含有大量经肾脏过滤的水溶性废物,通过排尿排出体外。它含有许多代谢产物,如尿素(来自氨基酸代谢)、无机盐(氯、钠和钾)、肌酐、氨、有机酸、水溶性毒素和尿胆素。虽然这种复杂性会使尿液分析变得困难,但潜在的结果信息将是非常有益的,该领域的进展一直很有希望。此外,尿液收集更简单,与其他生物液体相比,提供了相对较大的样本容量。
气味由多种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组成,可通过质谱法进行鉴别。与其他有机化合物相比,VOCs的分子量一般较低,蒸气压较高。许多先前的研究已经将VOCs应用到癌症研究中。对于癌症的检测,已有几项研究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来检测皮肤、组织、呼吸、粪便和体液中的某些气味化合物,如汗液和尿液。VOCs也可用于协助诊断肺癌和前列腺癌。能够检测气味特征的电子鼻已经开发出来,并成功地应用于区分前列腺癌患者和健康对照者。在间质性膀胱炎IC方面,紊乱的VOCs可能是尿液气味变化的基础。IC通过对尿液气味对整体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许多病人常说小便有臭味。鉴于我们之前的发现,IC患者可能有一个独特的代谢产物。可以假设,从IC患者的尿液可能含有一个独特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特征,这个特征就是反映疾病状况的特征。
在我们目前的挥发性代谢组学研究中,我们测试了IC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尿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差异这一假设。使用来自IC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尿液样本。采用固相微萃取法提取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并用GC-MS对其进行分析。本研究的目的是鉴定IC相关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并进一步研究其在膀胱上皮中的生物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