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患者尿动力学有关联但是也有局限
尿动力学参数在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C/BPS中的价值存在争议。目前,关于IC/BPS中尿动力学及其作用的研究还不够多。在早期的研究中,大多数IC/BPS患者在充盈测膀胱时,第一次感觉容积较低。最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症状严重程度与尿动力学参数之间的关系,有许多研究结果得到印证。Kirkemo等人通过排尿日记发现FDV和MBC与尿频、尿急和夜尿症相关,Sastry等人报道所有尿动力学参数和尿量与间质性膀胱炎问题指数评分呈负相关。遗憾的是,以往分析IC/BPS患者尿动力学参数的研究,并没有探讨尿动力学参数与不同类型IC/BPS的关系。他们报道落雪征的严重程度与尿动力学参数呈负相关。然而,最近的一项系统性综述对落雪征疾病的诊断价值提出了质疑,因为它与IC/BPS患者的症状无关。
同时,考虑到既往研究显示亨纳病损患者尿路症状较差,可以直接假设存在亨纳病损的患者尿动力学参数存在差异。在研究中,发现Hunner IC/BPS患者在UDS (FDV、NDV、SDV和MBC)期间的客观测量体积低于非Hunner IC/BPS患者。此外,Hunner IC/BPS患者的膀胱顺应性低于非Hunner IC/BPS患者。已有研究发现IC/BPS患者膀胱顺应性正常,因为在随后逼尿肌压力增加之前就出现充盈超敏,可以阻止膀胱充盈到不顺应点。然而,研究中,Hunner IC/BPS患者的研究结果与之前的研究报道不一致,这可能是由于慢性炎症性膀胱弹性特性的降低导致逼尿肌充盈的压力逐渐增加。最近对组织病理学检查的一项回顾支持了关于Hunner IC/BPS发病机制的这一观点,发现Hunner IC/BPS比非Hunner IC/BPS与更严重的尿路上皮下炎症相关。因此,这些发现表明,Hunner IC/BPS是一种比非Hunner IC/BPS更高级别的尿路上皮功能障碍。
尿动力学的研究,在间质性膀胱炎诊断领域仍然有许多工作要做,因为尿动力学的许多研究成果都是存在局限性,样本范围小,期待更多的研究解开其中的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