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间质性膀胱炎,如何认识间质性膀胱炎
间质性膀胱炎英文简称为IC,属于膀胱疾病,通常表现出多个症状。比如大多数IC患者都有反复出现的盆腔疼痛、憋尿感或膀胱和盆腔区域的不适,以及尿频(需要经常去排尿)和尿急(强烈需要去排尿)。IC也可称为膀胱疼痛综合征(PBS)、膀胱疼痛综合征(BPS)和慢性盆腔疼痛。然而,间质性膀胱炎很容易被误诊是国内IC患者面临的一大难题。
间质之家(ICH)与国外研究机构共同合作,致力于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的研究,通过科普提高人们的认识,并作为医疗保健、医学研究和数百万间质患者的交流中心。
间质膀胱炎诱因
间质性膀胱炎(IC)的确切原因仍是一个谜,但最新的进展是北美研究人员已经研发了治疗间质性膀胱炎可靠的疗法,他们称之为“Cocktail”疗法(鸡尾酒疗法)。该疗法在国内取得良好临床效果,已经有一小部分患者治愈(症状消失、停止用药、遵医嘱生活不复发);大部分患者感官症状消失,膀胱容量明显扩大(仍需巩固治疗)可正常生活;个别复杂病例效果不一。
间质性膀胱炎有多种类型
研究人员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不同的患者,症状可能也会不同。许多学者认为,IC根据发病进程可分为I型间质性膀胱炎、II型间质性膀胱炎和III型间质性膀胱炎;也有部分学者根据症状表现区分出一个亚型,也称表现型,也就是说这类患者可能尿频、尿急、尿痛的感官症状更加突出,这也有助于解释为什么IC患者对治疗的反应会出现不同效果。
目前公认的间质性膀胱炎IC有两种亚型:非溃疡性间质性膀胱炎IC和溃疡性间质性膀胱炎IC。
非溃疡性:90%的IC患者为非溃疡性IC。非溃疡性IC表现为膀胱壁的微小出血,也称为肾小球出血。然而,这些并不是IC所特有的,任何膀胱炎症都会导致这种症状。
溃疡性:5 ~ 10%的IC患者为溃疡性IC,这些患者通常有Hunner's溃疡或斑片,在膀胱壁有红色出血区域。
间质性膀胱炎末期(III型)
大约5%的IC患者有持续2年以上的症状,5%的患者有末期症状,表现为膀胱纤维化(失去弹性),容量低,疼痛剧烈。这些病人中有许多也患有Hunner's溃疡。了解更多关于如何治疗严重IC的信息,可关注微信公众号“间质性膀胱炎研究”。